厚德八字方法之太极规律,八字推算方法

太极的“阴阳变化规律”是什么,你怎么看?

就是讲的柔刚相互去转换,互相推动和进步。我认为它是一个循环的事物,讲的是半路互相去生长延伸,最后回归到本体的事情。

太极怎么练

怎样练好太极拳
常言道,不管做什么事,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,太极拳前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文献;如:文字、图象、照片。现在有:电影、录像更方便。主要根据《太极拳十要》中的十个要领讲述。归纳为五个方面:
一、对头部要求
头部要虚领顶劲,虚是空的,领是向上引的意思,顶是往上顶,劲就是有力量。总的含意是要求头颅正直,头上是虚的起来头正颈也就直了。颈直,站着显得很精神,不这样就提不起精神。如果两眼闭着,塌蒙眼也不行,讲究精气神,二目炯炯有神,要求做到头正颈直,经络顺了,气血也畅了,练起拳来感到很舒服。头表现出来要具体形象。所谓“正”,就是不低、不仰、不偏、不依,尽量做到这些要求。
1.眼睛。要有神,正前平视,应随出手的方向,随动作的要求转动而转动,跟动作协调起来,也可往上,也可向下。
2.咀,即口。似闭非闭,似开非开。一般说口呼鼻吸,实际生活不是这样。闭不是嘣着咀,也不是开着,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。要求舌头抵上颚时自然形成,不要硬顶。似闭非闭,活动能使口内生津,不至于口干舌燥。如果张着嘴练拳就上不来气了。
3.气,气是一门科学,现在气功很盛行,有专门研究气功的。一般称太极拳为自然气功,要求气沉丹田,呼吸自然,以我之静窥测对方动向,或你来我往。太极拳的气沉丹田“脐”下小腹部位,不论坐着、站着,气沉在丹田就会感到非常舒适。保持这个状态,气就沉到丹田了。这个“气”,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,先天之气指元气,后天之气就是呼吸。先天之气要稳,后天之气宜顺,二者是结合的。一个沉到底下稳稳的,一个比较顺。先天之气是固有的、本能的,摸不着,看不到,而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,如果人没有气也就完了。4.呼吸,练拳过程中呼吸怎样配合动作,要求自然配合,能配合多少配合多少,不要勉强。因为套路跟单势练法、散打不同,套路是按预先设想编排按顺序作的,散打就不一样了,有对立面,来自刹那之间,说来就来,不一定从上面来,还是下面来,也不一定是拳还是脚,或者其他部位,时间很快,很短。比如击掌,一般配合动作,不能吸气,不能呼气。套路系统要做到呼吸都配合,很不容易。套路不只是一开一合,它还有衔接的地方,有过渡,能配合多少就配合多少,保持呼吸自然,气沉丹田就行了。开始可能出现气短,慢慢适应了,呼吸就长了,有节奏了,有力了。
二、对上肢要求
练拳中的放松目的是把肩、肘、腕内在的连接起来,具体到手上要求:掌微伸,指微曲,指缝稍离,手型要美,不要硬棒棒的;肩要沉,肘要坠,腕要坐,指要伸,这样就能有机地连接起来,看着是给他一掌,不是光掌、光手,而是全身。如搂膝拗步,不是光两只手,而是全身,由脚而腿而腰。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。形于手指。脚而腿而腰上下必须连贯。太极拳的“棚”是主要内容,武术本身来自于生活,如两人在一起,对方不太礼貌,给我一拳,我一抬手,一转变挡住他,一转弯手一翻,就采住他了。不管上,不管下都可以,给肘也行,膀子抗他也行,讲究手采肘靠。平常练就是练太极十三势:掤、捋、挤、按、前进、后退、左顾、右盼、松劲,通俗讲就是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的配合,整个做的时候要的就是这个“劲”。一抬手一举足都有它的基本内容在里头,刚才的“掤”,如果没有那个意思就不好看了,所以得养成那个意识、比如唱戏、不管生、旦、净、未、丑,之所以能吸引观众,是因为表演得深刻带有感情,比较真实。我们练拳也有那个内容,看着就精神,如果没有那个内容,看着就不真实,就不太好。所以牛桂英、丁果仙她们能够、吸引人就是表演深刻真实。练太极拳也如此。
1.掌 前面讲过手型,主要是掌,对掌的要求,一般是侧面掌,掌宜微伸。
2.拳 对拳的要求,拇指放在四指外沿,虚虚扰住握实,不要死握,又僵又硬,拳面要平。
3.吊手 要求五指下垂,虚虚扰住就行了。
4.手腕 要坐腕,不能僵硬,手腕上下不能有劲的感觉,劲是贯输到全身的,肩、肘、腕、指都要连接到上肢,不能出现僵硬。
上肢放松必须通过沉肩坠时,坐腕舒指,放展它,松开它,越松越有劲,慢功夫,功夫就是时间,按照要领练,练到一定时间,自然就会有劲,劲的形成,只要按要领做,不用练劲就有劲。
太极拳是富有哲理性拳种。它的臂要求伸直,直里带有曲。开与合都有辩证关系。开里有合,合里寓开。臂不能直挺挺的。
5.单鞭 单鞭的右臂要直,因手(吊手)是朝下的,根据人体的构造和拳法的要求,必须这么做,这样做是顺的。如果做成弯的就不合适了。
对上肢的要求,基本上通过“放松”,肘拽肩,手腕拽肘,要有自我感觉。在练拳时注意,不练则已,练就得找点东西,使精神上有所寄托,便于提高,今天找点,明天找点,练拳不是一朝一夕,每天练每天找,日久天长,慢慢就找着了。还能控制指挥它。
三、对躯干要求。
躯干就是身子,胸要含,背才能拔,能含胸才能拔背,能拔背才能力由脊发。它的位置正好在人体中部,腰动自会带动腹部蠕动各部功能,通过活动得到锻炼。所以,腰至关重要。含胸怎么“含”,开国大典,首长检阅部队:战士胸脯挺着很精神。这是检阅,作战不行,受限制。“含”区别于挺与弯腰,以自然为原则。本身就带有含,所以能含胸才能拔背,拔背对以腰为界线,由腰开始松腰松胯。这样一往上一往下形成对拉,突出腰的主宰作用,使躯干形成整体。区别于连根拔。以腰为主,命意源头在腰隙。腰为主宰,使它能带动上下动。可以一动无不动,只要动就有意识地带动上下动。如云手,走时转身,左右两侧各45º,中间90º,都是腰带着走,右边左边一定要含胸拔背,以腰带,否则出不来劲。这个“劲”是自然形成的,不是僵劲、猛劲、很自然很舒服。希望做时弄清楚,含胸拔背,松腰劲胯,“放松”内劲就贯穿。意念就集中。
四、对下肢要求
下肢要撑住上肢、躯干整个力量、虚实与重心掌握好。
1.马步 拉开马步,两脚直前,实在八字步上,虚在丁字步上,虚实掌握好,就能掌握重心,注意膝关节与脚的方向要相符,否则就不合理。只要分出虚实找出重心就可以了。在变的过程中要求式式均匀,绵绵不断。每个势子要做清楚,中间不能停留。
2.弓步 弓步拉开后,它的虚腿的蹬,实腿的撑,在迈步时要按照规律走,重心向前移,脚板踩平,五指抓地(有抓意)而后膝盖往前挺,由虚腿变实腿,实腿蹬,虚腿撑。走时固然以腰为主,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。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。一定要掌握“蹬撑弓接”整体协调。一下做不到,每天练,每天找,由点到面,上下相随就协调了。内在必须连接,跟写字差不多,写到一定时候和练拳一样。感到不好了,这是要求高了。这个高反复不断出现,说明真正提高了。太极拳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,练到老,没有一个觉得很完满。
五、对步法要求
1.马步 在练中要求踩成马步、马步要求与肩同宽。
2.虚实步 习惯叫“丁八步”,斜的叫八字步,直的叫丁字步。但在作的过程中以至摆了定势后与虚实步又不太一样。成弓步的迈步要直着往前搁,中间要有个幅度,就是与肩同宽。怎么出去呢?迈步要直着往前放,后蹬前撑就稳了。还要左右支撑,如果步子迈得太小了。挤在一块儿,就不稳,它没有左右支撑。必须前后蹬撑,左右支撑。在练的过程中虚的这边胯要松垂,这边松垂和那边一样,就直接出去了,在松的时候,两边一块松,保持它们中间的幅度,弓腿出去,就比较顺了,前后顺了,左右也顺了,左右也支撑了,就是前撑后蹬,左右支撑。
而虚实步,它是以后坐腿在八字步上,跟前面那个成弓步的不一样,那个腿弓出去,这个不弓,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这只脚,要保持与肩同宽,以八字步为主,要求一条中心线,左右两侧分。左脚在左边,右脚在右边,相互之间不能越过,中间不要幅度。如白鹤晾翅、手挥琵琶,脚掌着地,脚跟着地,都是这样,不要拉开。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一气呵成。初练时,如预备式,做起势,它的步幅的大小决定下肢力量的强与弱。屈腿蹲了,第一步走,劲有多大。低了。步子就大了;高了,步子就小了。所以,第一步就决定了姿势的高低。往后所有的势子都应以此为准。它的步幅大小,决定下脚力量的强与弱。要一气呵气,练下来一趟,练三趟,练几趟,都可以,均应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运动。
单鞭下不去,舒腿坐到什么程度。比如,右手勾吊手,左臂翻向里,掌心朝成成掤式,上身不动,提左腿向正东伸出,置右脚左侧。当左脚着地后,左腿同时向前弓出,成弓步,左腿弓,右腿撑,身子尽量下坐就行了。如果没坐下去,还很高,是步子迈得不大。步大不能太大,否则重心前移时,不能稳稳提起来,会出现起伏。
定势,即标准式。如搬拦捶,通过转换重心移动,两臂环起,提腿迈步,重心移动,坐好腿以后拉开,每个动作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做出来,摆够数,不能不够数就往下边走。再如转身撇身捶,转身握拳,坐回来,撇拳,清楚了再往下走。做到似停非停,把定势做出来。非常好看,自己也感到很舒服。在动作中包括上下相随,内外相合。所谓内外相合,就是肢体动作和思想意识两者相结合。再比如斜飞式,不管那个动作往哪里走,意识得跟着走。不能手往右边,眼睛,意识却往左边看,往右边想,这不行。必须手往上走,就往上看;肢体往下走,就往下看。使之内外相合。
初学练拳不能要求这么高,这么难。先练轮廓。即粗粗地练。一般分粗练、细练、精练三个阶段。开始能粗粗比画下来,知道基本要点,动作做不好,但心里知道,慢慢就能结合起来了,也就细了。最后是精,精要求高了。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,一定要把“要领”弄清楚,只有要把要领弄清楚,才能为练好杨氏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参考资料:http://www.e-wulin.com/news/screen.asp?x=1663

关于太极五行八卦之类的东西(最详细的是最佳答案)

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,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成的矛盾的两方面,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。比如:山之南为阳,山之北为阴;水之北为阳,水之南为阴;叶之正面为阳,叶之背面为阴;男为阳,女为阴;太阳为阳,而月亮又称作太阴。阴和阳是互相转化、生生不息的,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。太极图中,当阳最盛的时候,阴已悄悄出现;当最阴的时候,阳已悄悄出现。盛极而衰,否极泰来,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。
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。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元素构成的,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。比如五色: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;五声:角、徽、宫、商、羽;五味:酸、苦、甜、辛、咸;五脏: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;五情:喜、乐、欲、怒、哀;五常:仁、礼、信、义、智等等,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的五行顺序。五行有生成、相生、相克的顺序。生成的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;相生的顺序是:木生火、火生土、土生金、金生水、水生木;相克的顺序是:水克火、火克金、金克木、木克土、土克水。——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。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,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。占卜和命相学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活动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对个人命运就更难把握,也就更想知道。命相学就利用了阴阳五行学说,来说明一个人的命运。所谓生辰八字,就是用天干、地支表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。先秦时期,人们只用天干地支来记日,但是后来,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天干地支来记了。天干有十个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 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地支有十二个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酋、戊、亥。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,叫六十甲子。那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分别用天干、地支配合来表示,正好有八个字,因此叫生辰八字,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。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。在十天干中,甲、乙属木,丙、丁属火,戊、己属土,庚、辛属金,壬、癸属水。十二地支中,寅、卯属木,巳、午属火,申、酋属金,亥、子属水,辰、戊、丑、未属土。这样以来,根据生辰八字,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。古人认为必须五行俱全,命运才会兴旺。这就是所谓的占卜。
八卦之学说为古有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之说‘太极’是阴阳未分,天地浑沌时期。‘两仪’就是天和地,如‘八卦’土中的阴阳鱼,白色的为阳,黑色的为阴,古人将阴阳鱼比作太阳、月亮、地球,太阳为阳,月亮为阴,地球为阴,阴阳相互环抱,表示阴阳交合,古人以四象来象征四方,象征一年的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四象生八卦,实际上是阴阳相重,阴阳相合而成。八卦分为“天体运行八卦图”和“人体运行八卦图”。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,至今依然无法确定人体的内涵和界面。‘人体八卦’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中的应用,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。人体不但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,而且普遍存在着‘八卦’全息。人体是一个把‘八卦’,各部又都充满着小‘八卦’全息,,无论眼、脐、耳、手、足、腹、舌、脉等都存在着‘八卦’全息,并且都可以‘八卦’定方位。通过‘八卦’体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。人体又是一个大太极,而各部位又都存在着小太极,大脑及五脏都存在着太极两仪,人体是一个大阴阳合物体,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阴阳合抱体。“人体运行八卦图”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。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,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,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,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,医易相通的原理。全图工二十层内容,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体七经八脉,经络穴位及饮食健康的运行变化联系起来,形成天人合一的体系。此图显示了十二经络的兴奋时间及自然物象,对指导养身,疾病治疗,康复锻炼,对时间医学,易医学,顶测医学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。
另外还有九种颜色的说明: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,还有白与黑分别仁爱、礼貌、信誉、义气、智慧、勇气、力量,还有正义和邪恶。

如何练好太极拳

①静心用意,呼吸自然,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,专心引导动作,呼吸平稳,深匀自然,不可勉强憋气;
②中正安舒,柔和缓慢,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,不偏不倚,动作如行云流水,轻柔匀缓;
③动作弧形,圆活完整,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,转换圆活不滞,同时以腰作轴,上下相随,周身组成一个整体;
④连贯协调,虚实分明,即动作要连绵不断,衔接和顺,处处分清虚实,重心保持稳定;
⑤轻灵沉着,刚柔相济,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,不浮不僵,外柔内刚,发劲要完整,富有弹性,不可使用拙力。
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:头——保持“虚领顶劲”,有上悬意念,不可歪斜摇摆,眼要自然平视,嘴要轻闭,舌抵上颚;颈——自然竖直,转动灵活,不可紧张;肩——平正松沉,不可上耸、前扣或后张;肘——自然弯曲沉坠,防止僵直或上扬;腕——下沉“塌腕”,劲力贯注,不可松软;胸——舒松微含,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;背——舒展伸拔,称为“拔背”,不可弓驼;腰——向下松沉,旋转灵活,不可前弓或后挺;脊——中正竖直,保持身型端正自然;臀——向内微敛,不可外突,称为“溜臀”、“敛臀”;胯——松正含缩,使劲力贯注下肢,不可歪扭、前挺;腿——稳健扎实,弯曲合度,转旋轻灵,移动平稳,膝部松活自然,脚掌虚实分清。
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,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。同时,打拳可以活跃情绪,对大脑起调节作用,而且打得越是熟练,越要“先在心,后在身”,专心于引导动作。这样长期坚持,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,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。太极拳要求“气沉丹田”,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,加大呼吸深度,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。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,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,新陈代谢旺盛,体质、机能得到增强。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,特点鲜明。它要求以静制动,以柔克刚,避实就虚,借力发力,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,随人则活,由己则滞。为此,太极拳特别讲究“听劲”,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,以作出反应。当对方未发动前,自己不要冒进,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,试其虚实,术语称为“引手”。一旦对方发动,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,“彼未动,己先动”,“后发先至”,将对手引进,使其失重落空,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,乘虚而入,全力还击。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,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,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、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,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,强外固内,有助于疏通经络,消除心中的郁闷,实是外强筋骨,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。

八字太极论命步骤

阴阳气存在的三种方式】
(一)原身:阳月透出火是阳的原身,阴月透出水是阴的原身
1、阳月火透出,此火不仅代表五行火,同时还代表阳气,此时天干的火是两重身份,火形与阳气。阴月透出水,此水不仅代表五行水,同时还代表阴气,此时天干的水是两重身份,水形与阴气阳旺的月,巳午未月透出水,是五行的水,能量小,代表不了天道的阴,只有得月令的水火才是天道的阴阳,是太极点。要是阴阳的原身水火透出,被驾驭成太极的,层次能明显提升。
火得月令代表老阳,水得月令代表老阴,以水火阴阳为中心论天命。少阴、少阳只是为老阴老阳服务的,不能成为立太极点,是干活的,做事的。八字中金木为主导,或者日干是金木的,就是要踏踏实实干活成就事业。土没有阴阳,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,日干是土或者以土为主导的,很多搞传承、教师、中医、中介秘书、内务,起到中间人的作用。

结缘师傅:a111222189
2、水火不等于阴阳。水旺不等于阴旺,火旺不等于阳旺。五行与阴阳,一个是地道,一个是天道,五行的能量级别比阴阳小得多,决定不了一个人的生死,只能决定小的吉凶。
金木水火土是地道的五行气。天道的阴阳,只有在水火当令时,才把阴阳赋予其身。如亥子丑月透丙午,阳也是弱的,火旺不等于阳旺。如巳午未月透壬子,阴也是弱的,水旺不等于阴旺。
命例1 乾造:壬子 丁未 壬子 庚戌
反馈:老板命。
分析:五行旺衰角度,天干透出两个壬,都自坐强根,虽不得月令,但有强根,又见庚金生,水是最旺,如果不懂阴阳,认为水阴无制又有源是下命。定位人生层次,看天命太极,然后看地命格局,而不是看干支的旺衰平衡。人道干支形的旺衰是看力量的而天道阴阳气的旺衰是看能量的,力量和能量,天壤之别,怎么能相提并论?
天命用阴阳分析,未月土旺火旺,八字整体阳旺,有多少个水气都是受克的,阴气很弱。水旺不等于阴旺,未月的水阴气都是被土控制住的,打造好的。阳代表天生为尊、管理、老板、名人大师,阳要发用,制水了,这是一个老板命。
从形法上看两个壬水能伤害丁火,但只伤丁火而不是阳气。丁火在月上受伤,不能在部门上班。如果月柱是己未,还能在机关、事业单位上班。

八字命理的起源

八字命理的起源,和八字的起源不同。
生辰八字是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。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,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,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,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;一共四柱,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,故称四柱八字。
这种干支历在中国据考从伏羲氏就开始有创建,从中国古代的夏朝就已经开始使用。
不过依据人出生的八字来预测命运的,公认以唐朝的李虚中为首创。不过李虚中是以年月日三柱干支进行预测,所以只能称为六字命理。
五代宋初徐子平在李虚中的基础上,把“六字”发展为“八字”,从而也就出现了八字命理,主要记载在《渊海子平》一书中。
后人为了表彰徐子平的功绩,也把八字命理称为为“子平法”。

展开全文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