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府广场(改造中)、人民公园、宽窄巷子、永陵公园、文化公园、琴台路、青羊宫、金沙遗址、杜甫草堂、四川省博物馆(送仙桥)、浣花溪公园…………青羊区是文化大区,虽然些许名胜古迹、旅游景点不太出名,但景点是成都最多的一个区。
《青羊宫传奇》从老子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、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这一博大精深思想的深邃与魅力,延伸到对生命本体和社会的思考:体味到,天地以自然状态而运行、存在;人的自然本性是柔静不争,一切导致人类对名利权势的追逐的东西都不值得留恋;体味到在名利与生命之间,“身重于物”,“祸莫大于不知足”,生命贵于名利,因此,为政者应懂得自然之道,顺应人的天性;懂得治国的最高理想应是清静无为;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应是清心寡欲。体味到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,老子的主张仍具重要的现实意义。青羊宫的悠久历史、二仙庵的神话故事,都在强金武主编的《青羊宫传奇》一书中得以充分展示和生动体现。无论是“老子留经出函谷,千日青羊再降生”、“龙门碧洞陈清觉,二仙法嗣谱新篇”;还是“老子一气化三清,十二金仙护神羊”、“北方五祖播教化,蜀地八仙传神奇”;还是“铜羊铜钟铸人事,碑文艺志刻道痕”、“重修道场多典故,道教文化有传人”,等等,都一一演化得生动形象,多姿多。与目前社会上的同类书比,这本“传奇”的不同之处在于:《青羊宫传奇》给人提供的东西,既有容量之恢宏,又可细观其极致之瑰丽。在展示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文化的同时,更重文章的可读性,在通俗中显生动,在普遍中具深刻,旅途劳顿之余,藉以了解一下祖国的悠久历史,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,不啻是一部充满高深而神秘的色,但又不卖弄玄学雾罩的通俗读物。
“青羊”二字来源于青羊街,青羊街又源于青羊宫。
唐乐朋龟《西川青羊宫碑铭》说:“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,化羊于蜀国。”题名汉扬雄《蜀王本纪》亦曰:“老子为关令尹喜著《道德经》,临别曰:“子行道千日后,于成都青羊肆寻吾”。时隔三年,老子降临此地,尹喜如约前来,老子显现法相,端坐莲台,尹喜敷演道法。自此以后,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、老子传道的圣地。到了唐代,青羊观的规模已相当大。
中和元年(公元881年),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奔蜀,也在观中驻营。据记载,在观内忽见红光如毯(球)入地,挖得一块玉砖,上面刻着古篆文:“太上平中和灾”。僖宗便将古篆玉书砖石的发现,当作天降吉祥的象征。后来僖宗返回长安,认为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师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恩典,特下诏令,赐内外库钱二百万,大建殿堂,改“观”为“宫”。青羊宫的宏大格局,就是在那时形成的。宫观落成之后,报导象盛极。唐乐朋龟《西川青羊宫碑记》说:“冈阜崔嵬,楼台显敞,齐东溟圆峤之殿;抗西极化人之宫,牵剑阁之灵威,尽归行在;簇峨眉之秀气,半入都城。烟粘碧坛,风行清磬。”这样一来,青羊宫便成为唐末四川最大、最有影响的宫观。
据清康熙初年的“重修青羊宫碑记”记载: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,为关今尹喜讲道德经,讲到一半,老子有事要走,对尹喜说:“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”。千日后,老子如约而来,在这里继续对尹喜讲经说法。嘉庆年间的重修碑记也说:“蜀有青羊传为老子张道陵于此。”由于这些记载,后人便了解到“青羊”二字是因汉代的道教创始及张道陵而来。

犯太岁当请本命太岁护身符化解。太岁符分阴阳,男士请阴符,女士请阳符,勿请错了。可去闾山法师,淘宝福缘堂请太岁符,真的非常的灵验。
我来帮TA回答